容易罹患抑郁症的“羞怯的人”羞怯的人在人前会感到自己的笨拙。所以,他们会想要避免别人和自己搭话。如果是在食堂,可能就会带本书看。与人会面会令他们感到疲惫,因为会无法放松,坐立不安。AaronBeck关于抑郁症病人做出的描述与羞怯的人十分相似。
 
    抑郁症病人无法发动对话。如果被询问某事,会用有限的词汇做尽量简短的回答。因为他们没有什么想说的话。但如果是讲别人的坏话,即使是与当下的情况没有什么关系,他们也有可能会一吐为快。
 
    这样一来,羞怯的人如果做销售,就很难出业绩。销售业绩好的人,往往是积极乐观的人,也并不讨厌与人接触,还有就是有自信。
 
    这里要注意沉静与羞怯是不同的。
 
    总的来说,他们难以表达感情。正因如此,就像哈佛大学研究羞怯者心理的著名学者Zimbardo所说的那样,他们容易罹患抑郁症。
 
    人在与他人对话时,会将自己投入其中,在将自己展现给他人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对话更加了解自己是个怎样的人。
 
    在我翻译过的一位名为McGinniss的咨询师的著作里,他写道:“将自我展示给他人之际,便可得知自己是怎样之人。”他说得一点都没错。
 
    而羞怯的人,是不敢将自己内心示人的人。羞怯的人因为对外界持有很强的警惕心,所以无法放松地投入对话。
 
    Zimbardo认为,当我们运用巧妙的手段在他人面前隐藏真实的自己时,会增加迷失自己的风险。如果总是隐藏自己,就难以客观地分析自己。无法分析自己,就无法了解自己。
 
    话说回来,所谓“弄丢了自己”是怎么回事呢?那是说,自己也搞不懂自己的感情了。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为什么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羞怯的人,尽管难以自发地表达自己,但却会希望别人能够懂得自己的感情。他们想做一个自矜的大人,同时又想像小孩子一样撒娇,那就是贪心啦。
 
    如果真的是个迟钝的傻瓜,或许会好受些,可是又并不是。他们从不说“我想这样做”,而会说“既然大家想这样”。
 
    就像这样,一边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扮演着随和可亲的角色,一边其实也暗自希望事情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发展。“那样做会不会更好点啊?”这样说的人,也是一样。
 
    下面是一些在美国某大学进行短期言语留学(为提高外语能力而在部分大学设置的短期留学项目)的人。
 
    项目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学生对教中级外语的老师表示不满。负责日本窗口的工作人员因此与学校进行了交涉,但还是没能更换老师。
 
    不过,在学生的送别晚宴上,大学当局没有邀请这位老师参加。结果学生们居然拜托学校把这位老师也叫来参加。这令美国大学的工作人员感到十分惊诧。也就是说,之前学生所表现出的不满,并不是他们真正的想法意见,只是发发牢骚罢了。
 
    人为什么会想要回避表达意见这件事呢?那是因为会害怕由于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而被讨厌。
 
    为了不被讨厌,而隐藏自己意见的人有很多。
 
    这种做法其实是牺牲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为了让别人喜欢自己,不知道他们做了多少让自己难受的事情。
 
    在这样伪装自己的同时,也会逐渐不知道自己实际是一个怎样的人。因为担心被讨厌,担心变成一个人,便会做出和别人一样的选择和行动。如果认为不发表自己意见的人天性柔顺,那就大错特错了。
 
    他们的心底其实潜藏着暗暗的敌意。因为心底怀有这种隐约的怨恨,他们有时会对于别人的不幸遭遇而暗自感到开心。在独裁式家长控制之下成长的恐怖羞怯的人之所以会形成那样的性格,是因为他们是在一个让他们害怕到不敢表达任何意见的环境下长大的。一想到自己所表达的情绪如果不合家长的意,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就害怕得不敢表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