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火心灵捕手心理工作室——专注于国际生、留学生及家长跨文化适应的心理工作室。
变动是今年的关键词汇。
我们刚刚从对疫情的焦虑不安的情绪之中,慢慢适应和平缓过来之时。一件件的天灾人祸又重新搅动自己的心灵。
除此之外,
国际关系变化多端,美国政策更是变幻无常。
一件件,一端端……
对于我们留学生家长来说,
本是为了孩子能够接触更广阔的天空,开拓更宽的视野,即使我们对此有很多的担忧和不安,但我们还是选择了让孩子去一个陌生的国度,学习全新的知识、文化。
此时此刻,
我们的孩子,他们远在国外的现状,牵动着无数个留学生家长的心。
此时此刻,
我们多么希望孩子就在自己看得到的地方,触碰得到。即使生病,我们还能够照料得到!
而,我们又需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孩子自己的想法和规划——对选择留在国外的孩子、还是选择留学的孩子。
我们只能掩盖住自己不安的心情。
所以,我们每天关注国外的新闻,看着新闻播报关于疫情的进展、国际关系的走向、留学生学校的情况等新闻。
每天惴惴不安。
若无法联系到孩子,思绪中便会出现不同的设想,害怕着孩子会否遇到什么事情,会否去做些不好的事情。
我们怎能不担心呢?怎能不焦虑呢?

1.父母的焦灼
一方面,我们在国内的父母了解国外的情况信息渠道是单一。
很多媒体会夸大国外的情况,在一些事情并未在国外发酵,在我们国内就上了热搜头条。
我们总会习惯于关注负面消息。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关注负面的消息,是为了更好的意识到我们的危机感,而采取防护措施。
但在现代社会中,在网络全面覆盖的信息时代,需要我们更加辩证的去看待媒体所传播的新闻。
另一方面,在国内的父母看不到孩子在国外的人际关系、一日三餐、以及现在对待疫情的防护状况。
产生不安和焦虑是在所难免的。
而此时此刻,
远在另外一边的我们能够做的就是信任孩子、调整自身情绪、保持和孩子的联系。
我一直相信,无形的陪伴的力量并不比具体的陪伴力量要弱小。
2.面对情绪,行动起来
01.参与家长互助群:在这个时刻,跟我们有相同体验、相同感受的就是同样孩子在异国他乡的父母们。
他们是最懂得我们情绪的人群、最能感同身受的同伴。
我们相信人与人之间关系联结的力量,共同的去安抚彼此的情绪,才能够放下情绪,面对之后未知的不确定和困难。
02.舒缓自己的情绪:当我们自身的情绪处于恐慌或/和焦虑之时,我们很容易通过一些行为和言语去把自己的情绪叠加在孩子身上。
我们需要先去倾听自己的内心,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我们是否有感受到自己的情绪呢?所以,我们应该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让自身的不适干扰到与孩子的互动当中。
03.学习和“不确定性”性相处:今年是“不确定”的一年,处处在变动之中。刚好我们可以借助这个机会让我们去学习和“不确定性”相处。
比如,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随意做一顿饭;随心所欲的写出一篇自己的“胡思乱想”;打乱原有的计划,给自己调整计划的空间…
04.学会妥协:成为父母的同时,也意味着我们要重新学习一种妥协。
小时候,即使疲惫和困意不断的示意自己要好好休息,我们还是妥协于孩子的饿或者不舒服的哭声,优先把孩子放在第一位;
在成长过程的每一个阶段,我们又需要妥协于孩子的叛逆、妥协于孩子的梦想、妥协于孩子的远离。
05.与孩子保持联系:相比于虚拟世界过度传染的消极信息,我们需要更加关注的是,现状,孩子是否安好!
我们可以规划一个时间是和孩子进行联系的,这样既增强孩子周围的支持系统、也能够让我们了解孩子的周围环境。
这种联系并非是刻板的做一样的事情,讲同样的话。而是创建一个时间,这个时间是传达着“我与你在一起”的信息。
3.尾声
我们相信,
自己能够面对不同困难和不确定。同样的,我们也需要把这样的信任教给孩子。
我们相信,
我们和孩子即使在不同的地方、看着不同的天空、面对不同的困难,我们的心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便能够通过难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