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易世界”拥有抗压之能
 
   
    这个世界有多么不易生存呢?
 
    今年的我们每个人感受匪浅,如果说地震、台风是一种“区域感受”,那么疫情就是一种“全国感受”的被放大的“生存不易”。
 
    应届生的线上答辩、线上毕业,全体都在云端当中呈现。
 
    大企业的裁员纷涌而至:华为“放弃平庸员工”、腾讯“结构性优化”、百度“鼓励狼性,淘汰小资”、京东“淘汰掉因身体原因不能拼搏的员工”、阿里巴巴“未来每年将会向社会输出1000名在阿里工作10以上的人才”…………
 
    应届生的就业难还未解决,老员工的裁员就席卷而来。
 
    ………
 
    在今年“全民受压”,每个人都承受着巨大压力的时刻。我们会发现有一些人极具有抗压力的特质,这种特质是足以应对任何状况的信心和希望。且,你会发现,他们并非是盲目乐观,而是清晰知道自己有能够化险为夷的能力和资源。
 
    1.抗压力是一种怎样的技能
 
    我们都知道“抗压力”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它能使我们厌难折冲,成为我们追寻人生价值的必备技能。
 
    那么怎样才算是一个抗压力的人呢?有学者对此进行了解释“能够从挫折中恢复原状,从失败中学习经验,从挑战中获得动力以及相信自己可以克服生活中任何压力和困难的能力,以及能够与周围人建立和维持善意真挚且互惠互等的关系。”
 
    在这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要点
 
    第一,相信自己的能力与能从失败中获得经验并重新出发。
 
    第二,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实则上,我们生活中真实的遇到大灾大难的比例是极为少数的,但是在我们的生命过程中,我们却在不断的经历属于自身的关于逆境的挑战。
 
    我们在社会上,有着不同的“角色赋予责任”,而每个角色的不同意味着我们要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比如,学生想要名列前茅的成绩,需要披荆斩棘超越大多数的同学;家长在哺育孩子时,需要对不同阶段时期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员工想要高薪的工资,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价值……我们所有想要达成的事情都不会轻而易举的达成。
 
    那么,“抗压力”便成为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必然要被重视的技能。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在我们与“压力”抗战的时期,大量的随着压力附加的焦虑和不安的情绪覆没了我们。
 
    我们不提今年因为各种各样的事件造成的我们的压力,其实在这种高速的生活节奏下,压力的程度本身就在不断的增加。历史之中,没有一个时代能像今日一般,有如此大量的信息铺盖。我们曾经需要花上数日、数周、数月才能进行传递的信息可以在毫秒之间被传送到我们的手机、电脑、平板上。
 
    在2018年,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数量达13亿,将位居全球第一。
 
    平均每个中国人,每天平均点击手机600次;
 
    平均每人每天,在非工作需要的情况下,使用手机时长达3个小时以上;
 
    如果算上手机放枕头下,或床上的时间,超一半的人24小时机不离身。
 
    可以从这些数据看出,我们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而大数据的推出,也越来越容易让我陷于电子设备之中。
 
    首先,我们因为好奇心点击一个网页进行阅览
 
    然后,大数据监测到了你的阅览记录,向你推送大量类似新闻的传播。
 
    大众媒体更为喜爱用少数事件,来加深我们的压力。比如,学霸学、成功学、社交学、发家致富学……我们不断的重复看着这些新闻事件,好似这个世界上除了我之外,大家都是成功人士。我们看着头上的压力板块,一块一块往自己身上砸下。使心灵陷入不堪重负的境地。
 
    关于“抗压力”的研究提出了两个观点:
 
    第一,我们发现,更多的财富的确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更舒适的生活,但这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最终我们会失去自控力,在攀爬财富阶梯的道路上损耗自己的身体。
 
    第二,我们的期望越来越高,开始超出现实。生活节奏变得更快,而我们却希望事情变得更加容易。因为我们拥有了更多的财富、需要参加更多的活动,因此不可避免就有更多的错误发生。而我们却不去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因此失望就在所难免。
 
    2.好好让心灵休息
 
    埃克哈特.托利在《当下的力量》中写道:“心理抗压力即心灵。”如果我们没有让心灵休息,持续的心理抗压力也就岌岌可危。
 
    所以,我们是否可以稍微停一下,给自己时间让自己成为“可抗压”的人呢?
 
    来吧!让我们来尝试一下!
 
    01.安于不安Becomfortablyuncomfortable
 
    我们一直在舒适区,是无法感受到成长的。想要有变化,即要有变革,而变革即是痛苦的。
 
    我们在走上坡的时候,总容易气喘吁吁。但,不要害怕。我们既然能感受到自己的前行不易,这也意味着我们正在经历成长。
 
    好,让我来迎接挫折。如果一切得来太过容易,我们很容易觉得无聊和疲乏。就好比如,睡一整天起床的我们身子骨容易发软一般,甚是疲惫。当然,在面对成长的压力之时,我们首先要确定自己能够承受何种程度的“不适”。
 
    记得,太过安逸可能就是意味着我们还没有好好施展自己的才能。而过于不安可能也会让我们不敢再尝试新事物。
 
    这个度如何平衡,我们需要自己按照自己的感觉去调衡。
 
    02.同情自己,爱自己
 
    我们时不时经常为难自己呢?
 
    当我们遭遇困境,如犯了一个错误,没有实现目标、被拒绝或严厉批评,我们是否在进行严厉的自我批评?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在学会自我反省,从自己找问题,而过度的如此,却很容易陷入,对自我的不满之中,让自己徒增了更多的压力。事实上,早有研究表明,我们可以使用对自我同情的方法减少压力,促进成长和快速恢复。
 
    自我同情可以从以下三部分实施:
 
    1.对于痛苦情绪的意识:以一种冷静的方式,只对当下自身所发生的状况进行关注。
 
    2.对于共同人性的感知:能够意识到所有人都会遭受痛苦,对于痛苦情绪,大家的处境没有分别。
 
    3.善待和支持自己:与其因自我的不完美而严厉地批评或自我谴责,我们更应该对自己所经历的痛苦给予深刻的关怀、耐心、理解、温暖和鼓励
 
    03.表达性的写作方式
 
    心理学家詹姆斯·彭尼贝克指出,“把一切都放在心里”是不健康的。他对各种类型的人群进行了问卷调查,让他们简单记录自身最困难的逆境。他引导这些人写下关于该事件印象最深的想法和相关感受,连续4天每天写15至30分钟。
 
    后来,那些通过书面透露心理创伤的人们表现出了更好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态。他们表现出更少的抑郁、焦虑、压力,感受到更多的自尊、更强的免疫力,生病也更少。那些写下失去工作的人比没有写的人更快地找到了新工作。
 
    我们也可以使用这种写作的方式进行自我调节,在进行表达性写作可以借鉴以下小贴士:
 
    A.在你写作的时候,使用丰富的情绪,包括消极的和积极的。
 
    B.试着理解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C.写一些你无法控制的逆境是件好事。
 
    D.如果你在写作之后感到苦恼,记得尝试一下你目前学到的策略。
 
    E.如果写作太痛苦,那就放松点。逐步接近事件或写一个不同的话题。
 
    F.在第4天或第5天,你可以用书面形式讨论你是如何从逆境中获益的。
 
    G.如果写一个创伤性事件没有帮助,那就去找一个专门治疗创伤的心理健康专家。
 
    H.不要强迫自己。
 
    I.做研究你自己的科学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写作计划。
 
    J.写关于现在的担忧也被发现是非常有用的。
 
    04.建立一个心灵后盾
 
    为自己建立一个心灵后盾,TA可以是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人,比如家人、朋友、老师等重要人物。TA是一个能够在我们遭遇困难、精神低落给予我们精神上的支持,鼓励我们重新振作起来。
 
    只要我们能够与自己信任的人分享痛苦体验,便可以起到缓解消极情绪的治愈效果。弗雷德·布莱恩特认为,治愈的原因在于“对话行为本身是喜悦快乐的体验”。喜悦和愉快所产生的积极情绪会抵消原有的消极情绪。
 
    有调查发现,和他人在一起时要比孤身一人时多笑三十倍。和他人在一起时会自然地产生“玩耍心理”,愉悦情感会产生唤醒创意和喜悦情绪的生产机制。
 
    我经常根据不同的角色,找寻不同的心灵支持。比如工作上的压力会跟同事抱怨,家庭的琐事会与家人讨论、日常事件会与朋友吐槽……我会根据不同的事情去根据最能感受到你痛苦的人,进行互相交流。这样即使有压力,但是想到有人和我一起分担痛苦,精神上便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抗压力。
 
    05.成为自己的主人
 
    我们看过大量的文章,每个文章都在阐述一二三四个例子,让我们从中学习。但却并不是每一个贴士都适合自己。
 
    比如,NICO喜欢写字,他有记录文字的习惯。而在压力极其大使自己感到焦虑之时,他开始给一个陌生人写信。那个陌生人并不存在,只是NICO写信的代称。可他把所有的情绪和自己的故事都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他诉说了自己的感受并且对听自己故事的陌生人表达了谢意。他自己并不确定是否有一天这个信件会给予某个人进行分享。但是他称这个联系帮助他度过了难关。NICOLE她则会学习自己进行冥想,每个晚上,一首纯音乐就是帮助她进入冥想的时间,不批判不评价。沉入自己的感受之中。
 
    我们每个人的方式都有所不同,而一致相同的就是:当我决定要去完成这件事情时,我就沉入其中去落实。
 
    好吧,让我们动起来!不让“压力”翻身成为我们的主人,做一个“迎压而上”的主人公!
 
 
 
    与你同行!
    “你好,我在!”
 
 
 
 
    参考文献:道格·亨施.《如何成为抗压的人》.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3
 
    久世浩司,贾耀平.抗压力:逆境重生法则[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